保定市顺平县联合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需求,探索院校、新型经营主体(企业、农户)、政府“三位一体”、“企业+院校+农户+政府”四方共赢共建的科技小院模式,依托院校科技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快推动全县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县建设科技小院34家,对接35个新型经营主体,柔性引进30名教授、16名博士、60名硕士。
建立长效机制。实施都市农业“百千万”工程,制定《顺平县科技小院创建工作方案》,对科技小院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计划、保障措施等进行规定。鼓励小院成员带着已申请立项的课题项目进小院,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结合顺平县“尧乡故里·中华硒谷”建设项目,就地转化有机功能农业、都市农业的科技新成果,让科研成果在顺平开花结果。专家团队、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建立密切利益机制,共建、共创、共担、共享,形成一个可落地、可推广、可复制的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乡村人才和产业双振兴的“顺平道路”。
精准对接落实。成立科技小院工作专班,对全县10个乡镇、160多个特色经济专业村进行走访调查,全面摸清产业发展基础现状、主导品种、技术状态、经营方式、销售市场等信息,准确掌握新型经营主体、专业村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服务需求、参与意愿等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和专家团队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逐一确定对接专家和推广项目。聚力乡村振兴,以“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务实高效”为原则,建立“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顺平县为专家教授提供科研教学、技术创新和社会实践平台,院校人才为顺平县都市农业发展把诊问脉,带来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新成果、新观念、新模式。
强化政策扶持。采取县乡财政支持、衔接资金奖补等方式,结合《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在顺平县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支持政策,按照每个科技小院每年3~6万元标准提供经费补贴,用于入驻后生活补助,连续支持3年。对符合顺平县都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且能产生明显联农带农效果的科技小院,给予培育引进优良品种、研发推广新成果、建设都市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先进农产品加工生产线相关补助,补助额度为项目总投资的30~40%;同时年度300万元左右的国家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也重点用于科技小院的科研课题研究、转化和推广。
开展项目建设。制定《顺平县2022年科技小院都市农业技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县10个乡镇实施科技小院都市农业技术服务项目每个科技小院开展优选或引进适宜本地种植(养殖)的优质新品种2~3个,示范推广100亩;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试点、全国生态环保优质农产品包装标识试点、全国名特优新良好农业投入品试点、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良好农业资质认证1-3项;创建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1项;集成该区域轻简化绿色高效种植(养殖)技术2~3套,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2个;每年研究生入住小院30人次以上。
助力农民增收。在“东下叔粮食科技小院”,推广应用小麦秸秆打捆氨化技术,通过新机具把小麦秸秆捡拾粉碎加入尿素密闭发酵后,用于牛羊饲料,把小麦秸秆这一“生态垃圾”变成“绿色财富”,把小麦“单一种植业”变成农牧“一体化生态循环经济”。在“常大蔬菜科技小院”,创新经营方式,“一份保证金,一个保底价,一条利益链”;统一苗木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施用、统一销售,每个大棚年纯收入5~6万元,合作社160多户社员实现稳定增收。在“东委村草莓科技小院”,种植草莓大棚2900亩,每个草莓大棚纯收入8万多元,科技小院成为了顺平县发展都市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