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无论我们处在哪个行业,我们都应该冲锋在前,用我们青年的知识和力量推动行业发展……”青年零售户王晓丹在城区分公司组织的“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现身说法,慷慨发言。
王晓丹,今年32岁,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两年,后因家庭原因,无奈返乡务工。两年前在自己的村口开了这间润发副食百货超市,通过超前的思维、刻苦的学习,她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如今她已经从一个行业菜鸟,蜕变成了行家里手,更是村里乡村振兴的代表力量。如今站在台上,侃侃而谈,那开阔的眼界和超前的思路,不仅让老一辈零售户感慨:轻真好!

产品上“云端”
“到她这买东西,从来都是提前联系好,东西备齐了,我们过来直接拿,省时省力还省钱……”刚出店门儿的一位来太太开心的说。
王晓丹一直坚持学习新生事物,尤其对自己经营有帮助的她更是的积极探索,她是最早开网店的,最先把自己的产品搬上“云端”,从最早的淘宝店铺、微店到现在的社区团购、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她都努力的尝试,努力为自己的小店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几年的摸索,她开通了自己的网店,也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每天更新到店新品、今日特价、优惠团购等,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省劲儿。
最近她又开始研究起了直播,把家乡的野菜、新鲜的水果、农作物也搬上了“云端”,即帮村民们解决了丰裕农作物的销售问题,也提升了自身店面的知名度,为店铺引来不少流量。
“开店经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我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今也算是初窥门径,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学习,一切才刚刚开始!”
服务入“民心”
自小在村里长大的王晓丹,深知在村里做生意,“诚信”二字的分量,消费者都是四邻八乡的熟人,一点点的纰漏都可能成为村民们茶语饭后的谈资,所以她一直把诚信经营、便民服务当做经营的两件“法宝”,保持着很高的人气的信誉值。
为了买东西停车方便,她自费把门口的空地修成了广场,搭起了遮阳棚,放置了20几个小板凳,还提供扑克牌、免费茶水、打气筒、雨伞等,门口天天人满为患。白天人们坐着歇脚、聊天、打牌,晚上200W的大灯一开儿童嬉戏、广场舞好不热闹,村民都玩笑说他的门口是村里的“CBD”。
村民需要什么他就提供什么,懒得跑了她就送货上门;说镇上取快递太远,她就在店里设了快递点;说镇上取钱麻烦,她就引入了农信社的取款机;说缴水电费,党费麻烦,她就弄了一站式缴费服务……始终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她把便民服务做到了极致。
“我们都愿意到这里来买动心,省心、放心、开心,到这啥都能办……”
“这娃是个好人啊,给我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比以前生活便捷了不是一星半点啊……”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振兴新“窗口”
“小王回乡这几年,为村里做的实在太多了,很多工作我感觉我这个支书都没有她做的到位,现在她可是俺们村乡村振兴的新‘窗口’,后生可畏啊!”村支书看着忙碌的王晓丹感慨的说。
王晓丹平时喜欢关注时事政治,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都很懂,村里人有这方面的需求都会到她这里来咨询,人们都称她“政策通”。她还跟银行联系,在店里设置了金融贷款点,为村里集体产业、小额快贷提供便利;利用自己的客户群宣传村里的政策通知,与村两委协商给村里装上了路灯,还主动拿出店里的利润承担起路灯的电费;与劳务输出机构联系在店里设点儿,为村里脱贫户、困难人群解决就业问题。
“我觉得乡村振兴不一定要有多少的产业,有多大的工程,相反村民们生活便捷了、兜里有钱了、幸福指数提升了,乡村也就是实现了振兴,我只能守着我这个小店,做好村民后勤服务,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王晓丹憨厚的笑着说。
青春是五月的花海,开篇就是美丽的章节;青春是五月的你我,奋斗总是不惧艰险。五四青年节,向王晓丹学习致敬,用青年的新思想,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贡献力量。(卢慧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