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奉化区萧王庙街道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挖掘弘扬特色文化,大力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体系建设。
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萧王庙街道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受奉化区委宣传部指导,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为阵地,依托农家书屋,积极开展图书流转、共读王安石、全民阅读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发展多元化。街道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借助民俗节庆活动,以“吃、住、行、游、乐、购”等深度体验,将节庆旅游打造成当地的品牌。在“我们的节日”组织村民开展办庙会、包汤圆、包粽子、做月饼、文艺晚会、农民运动会等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树立节日新风,同时带来了不错的口碑效应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深入发展乡村文化事业。
乡村文化事业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萧王庙街道依托各个村的文化、环境、人文历史,发展自身的特色文化,开展乡村文旅。利用棠岙村文化礼堂优美环境,挖掘当地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创立棠云艺术谷写生创作基地,吸引大量业余爱好人群、美术院校和机构前来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加强开发整理,培育特色文化项目,利用棠云古法造纸技艺、青云村文化礼堂古韵民居开发2条研学路线,一年内吸引5000多人次的中小学生、幼儿园亲子、企业工会等前来研学体验。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水蜜桃是萧王庙农户最重要的“钱袋子”,村级文娱活动紧紧和桃文化宣传联系在一起,开展包含舞蹈比赛、桃林旗袍秀、桃花笔会等各种系列活动,村民爱学、爱看,“很接地气”。做强主导农产业,立足“奉化水蜜桃产销领头羊”的定位,使“天下第一桃园”实至名归,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积极培育水蜜桃加工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研发水蜜桃白酒、果酒及其他制品。突出‘农创’发展主题,把萧王庙建设成为奉化独树一帜的农文旅融合标杆、全领域美丽小镇通过浪漫的寻花之旅、品桃之宴,让广大游客与美丽的桃花桃韵相伴,与醉美的城乡山水对话,感受奉化的生态之美、人文之厚、发展之新。
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街道注重老镇区古建筑的修缮和历史人文价值的挖掘,对于大量清末民初的民居,坚持“修旧如旧”理念,培养本地工匠队伍,修缮杜郎坪村文化礼堂等古风建筑8万多平方米,保护传承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持续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阵地等文化场地的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建设文化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活动中心,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
萧王庙街道依托社会文化“3+1”项目,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及各村文化礼堂常态化开展文化培训活动,聘请专业老师、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村授课辅导,致力打造专业的文艺队伍,并通过文化礼堂文艺节目pk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交流学习,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
整合乡村文化惠民活动资源,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持续打造“水蜜桃文化节”、“芋艿头文化节”等一批地方特色文化系列活动品牌,广泛开展“送戏下乡”“三八文艺晚会”“群众文化节”等夜间群众文化活动,使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当中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