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料奶供需不平衡,出现阶段性过剩的背景下,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跌,饲料成本仍居高不下,奶牛养殖陷入困境。如图1所示,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从2022年1月份的4.27元/公斤下降至12月的4.12元/公斤,月均值为4.16元/公斤。2023年1-12月则从4.10元/公斤持续下降至3.67元/公斤,与2022年相比,月均价格下降了0.32元/公斤。2022-2023豆粕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从2022年1月份的3.81元/公斤增长至12月份的5.26元,随后逐月下降至2023年7月份的4.42元,但2023年月均价格比2022年增长0.03元/公斤。玉米价格变化趋势不大,最高3.07元/公斤,最低2.83元/公斤,且2022年与2023年的月均价格基本相等。由此可见,在饲料成本略有增长的同时,生鲜乳价格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奶牛养殖的经营效益,部分奶农在牧场存留的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刻已经来临。

12月11日以来的强降雪降温使得已处于低谷的奶牛养殖雪上加霜。河北省部分地区达到零下20度左右,温度之低、持续时间之久,多年来罕见。根据对河北省部分牛场调研,此次寒潮对奶牛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牛奶产量和质量下降,公斤奶成本增加。强降雪降温会导致奶牛出现冷应激,降低奶牛的食欲和消化能力,导致奶牛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产奶量下降。尤其是新生犊牛和断奶前犊牛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冷应激容易导致生理机能紊乱,易发生消化道及其它系统疾病,从而影响它们的生产性能。更重要的是持续低温导致犊牛生长发育缓慢,进而直接关系到将来成年牛泌乳量,从而影响牧场经济效益。二是疾病风险增加。突然的寒冷应激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腹泻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以潜伏感染的形式在牛群中广泛存在,在正常情况下奶牛不表现任何症状。冷应激是激活潜伏感染的重要因素,潜伏感染被激活后病毒在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复制破坏黏膜完整性,继发感染其它病原体是引起牛呼吸道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些疾病会导致额外的治疗和护理费用,从而增加养殖成本。三是受胎率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它们的繁殖性能。
如果低温持续的时间更久,短期内看见的损伤仅仅是发病治疗成本增加,远期可预见因犊牛发育不良导致成年牛产奶量低,这一隐形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为了应对强降雪降温对奶牛养殖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饲养管理。在保持圈舍干燥和通风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适当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能量饲料成分的比重,适量添加维生素提高抵抗力。二.及时检修牛场设备,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水管等设备冻裂。及时清除冻结的粪便,在犊牛圈舍内安装取暖设备,保持圈舍温度适宜。三.定期检查奶牛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避免病情扩散。同时,定期消毒以降低疾病风险。四.调整繁殖计划。推迟配种时间、增加人工授精次数等,以提高繁殖率。五.要格外重视对犊牛的御寒保护。改进犊牛岛,即夜间用草毡层覆盖犊牛岛,并将犊牛岛的出口遮住,白天打开出口。其次,利用铁栏杆隔离饲养的圈舍,夜间采用塑料薄膜加草毡层覆盖圈舍,或者将整个圈舍构成一个类似蔬菜大棚样式,白天掀开。最后,加强对新生犊牛特殊护理。对于新生犊牛建议置于密闭圈舍,用电浴霸灯泡烘烤,待表面粘液干燥后置于温度可控的圈舍中饲养至少7天。六.积极探索发展奶牛养殖天气指数保险,为奶牛养殖业提供风险保障,帮助养殖户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损失。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疫病防控与减抗岗及承德综合实验站联合供稿(祝丽云、顾文源、李素霞、朱礼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