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薄业华、雷丁懿供稿)
(*注:供稿人顺序不分先后)
猕猴桃在我国至今已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目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猕猴桃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已超过其他各国种植面积总和,产区跨越南北、优良品种推陈出新,流通体系逐步健全。据《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猕猴桃产量位居前三,在世界猕猴桃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相对于绿心与黄心猕猴桃来说,红心猕猴桃的种植面积最小,而且一般产区种植红心猕猴桃的产量都很低,国内很多产区亩产仅在1000-2000斤。与此同时,红心猕猴桃是一种早产、丰产的水果品种,一般种苗后第三年就可以丰产,专业的种植户介绍每亩产量大约1500公斤,按现在市场价格22元一公斤计算,亩产收入可达33000元,除去种苗、农药、化肥、人工等费用,三年的成本需要10000元,所以亩产利润即可达23000元,效益十分可观。根据团队调查发现,制约红心猕猴桃大规模生产的主要是地域、天气、水土等自然因素,而如果想让更多农户种植获利较高的红心猕猴桃,唯有改变作物自身条件。据此,团队成员选取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红心猕猴桃为研究对象,攻坚克难,在实验室培育出可以抵御不利自然环境的新品种。

西峡县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人工育苗成功,建立中国第一个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基地规模和产量在中国仅次于陕西省周至县,居全国第二位。西峡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区,不仅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还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猕猴桃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于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脏健康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助消化、排毒素、防止便秘,有效清除及预防体内堆积的有害代谢物。
团队成员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以高校科技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我们这群怀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肩负着助力社会更好发展的责任。通过猕猴桃利用新方式提升传统猕猴桃自身价值,扩大猕猴桃种植范围,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开创新型惠农产业,倡导社会更加关注猕猴桃的社会意义,弘扬猕猴桃文化。

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在实验室苦心钻研多个日夜,进行上千次试验,最终自主对原有的红心猕猴桃种苗进行改良,采用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和猕猴桃新型生物肥料等技术,为西峡县当地果农提供了一系列猕猴桃种养解决方案。
传承并发展猕猴桃产业,助力农村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号召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提升自身能力,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增加猕猴桃种植的效益,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致富。
